《柳叶刀艾滋病》主编:大家都不要惧怕艾滋病


 ​“艾滋病已经不再像过去那样,一旦被感染就意味着死亡或者很快死亡,现在艾滋病感染者只要能早期诊断并尽快得到有效治疗,其寿命基本能接近正常人的寿命。”在世界艾滋病日(12月1日)到来前夕,《柳叶刀艾滋病》主编Peter Hayward在接受《中国科学报》专访时表示,随着诊断治疗水平的提高,艾滋病已经成为一种可防可控的慢性病。

感染HIV|艾滋病常见疑问 | 柳叶刀艾滋病

《柳叶刀艾滋病》供稿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也称艾滋病)自1981年被发现以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称艾滋病毒)感染在全世界的传播已成为全球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数据,全球范围内艾滋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人数从2013年末的3430万人增至2018年末的3790万人,并且携带者数量仍逐年增长。

中国疾控中心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底,中国报告存活艾滋病毒感染者85.0万,死亡26.2万例,估计新发感染者每年8万例左右,全人群感染率约为万分之九。参照国际标准,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艾滋病疫情处于低流行水平,但疫情分布不平衡。

而之所以艾滋病备受全球关注,主要因为艾滋病毒 (HIV)主要攻击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 T淋巴细胞,使人体易于感染多种疾病,并可发生恶性肿瘤。

诊治艾滋病“多点开花”

如果说艾滋病“闯进”人类视野是一种意外的话,那么当这种意外演变成一种恐惧的时候,便会刺激社会民众最敏感的神经。值得称赞的是,历经近40年的研究,人类在艾滋病领域已经取得了重要突破。

Peter Hayward告诉记者,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科学家们就发明了一系列治疗方案,尤其是一些联合治疗方案,使艾滋病毒变得可控。比如,过去第一代药物的副作用比较多,而现在新型药物不仅减少了副作用,还提升了有效性;而且还有很多不同种类的药物,如果患者对某一药物的副反应较大,可以更换其他种类的药物进行治疗。

在艾滋病的检测手段方面,也是“多点开花”。“过去,我们需要把血样送到实验室,经过漫长的等待才能得到结果。在这过程中,人们会备受煎熬。而现在,等待的时间明显缩短,取样后很快就可以拿到结果。”Peter Hayward说,虽然现在针对艾滋病的检测有血液、唾液、尿液等,但不论哪种检测或多或少都有一个窗口期,所以如何缩短窗口期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在预防艾滋病的措施方面,科学家们也取得了一系列革命性的进展,比如,通过控制行为阻断艾滋病的传播,对于那些担心自己有艾滋感染暴露风险的人,可以在早期使用PrEP药物(暴露前预防药物),以避免艾滋病毒传播。

就在前不久,《柳叶刀》还发表了一项来自欧洲的男同性恋伴侣之间艾滋病毒性传播的研究。研究对象是972对血清相异男同性恋伴侣,其中伴侣一方为艾滋病毒阳性并接受抑制性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RT),另一方为艾滋病毒阴性。研究发现,在长达8年的随访中,未发现伴侣间艾滋病毒传染的病例。

“这表明,在接受ART治疗的患者中,如果病毒载量低于检测下限(低于200拷贝/毫升)说明艾滋病毒无法传播。”Peter Hayward指出,该研究支持国际“U=U(检测不到=无法传播)”运动,即有效的ART治疗可确保艾滋病毒感染者可以发生性行为,而不必担心会通过性行为将艾滋病毒传播给他人。“这不仅有利于消除患者的病耻感,还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对抗艾滋病,同时也能更好地帮助公众提高对艾滋病这一公共卫生问题的科学认知。”

艾滋病疫苗研发很难

纵然在艾滋病的预防、诊断、治疗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就,但科学家还是希望能够通过研发一款针对艾滋病的疫苗,来实现对艾滋病病毒的有效防御。

不过,在Peter Hayward看来,这确实很难。“或许,将来我们可能研究出某一种疫苗,它不能百分之百地确保接种者不被感染艾滋病,但只要达到30%~40%的有效率就已经很不错了。”

Peter Hayward同时指出,这种疫苗需要与其他的防护性措施进行联用,这可能是未来的突破方向。“因为目前一旦感染艾滋病毒便无法完全清除或彻底治愈。而即便是现有手段能够将艾滋病患者的寿命延长到接近正常人的寿命,我们仍不知道携带艾滋病毒对艾滋病患者会有什么样的远期影响。”

此外,针对两例“柏林病人”(医学界唯一公认的艾滋病治愈者)的问题,Peter Hayward也表达了观点:这两例治愈的艾滋病患者同时患有危及生命的血液系统肿瘤,他们都进行了骨髓移植,从而意外治愈了艾滋病。但这种疗法不具有普适性。

谈到如何看待艾滋病传播方式由过去以异性传播或者母婴传播为主,到现在逐渐发展到在男男性接触者及老年人群中的传播比率有所上升的问题时,Peter Hayward认为,每一种流行病都具有多样性,即便在同一国家的不同地区流行率、发病率也不一样。

“我们更应该强调的是,让每个人(不只是具有暴露风险的人群)都要了解,艾滋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和管理的疾病,要了解它的风险及现实性,从而增强每个人自我保护和保护他人的意识。同时,我们要努力让所有人积极参与这个问题的讨论,这样才能为改善艾滋病的流行做出贡献。” Peter Hayward说。

筛查是有效控制的基础

早在2014年,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便提出,把到2020年实现“3个90%”作为全球控制艾滋病的目标,即90%艾滋病毒感染者自身知情,90%确诊艾滋病毒感染者获得抗逆转录病毒治疗,90%接受治疗者体内病毒受到抑制。通过成功实现“3个90%”目标,可以使73%以上的传染源得到有效控制,进而可以减少新感染,从而达到终止艾滋病流行的目的。

对此,Peter Hayward认为,这是一个很有抱负和雄心的目标,但全部国家都如期实现还是比较困难的。而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促进艾滋病毒感染者进行筛检是很重要的一步,了解自己是否患病是对抗艾滋病的基础,也是推动患者进行防治,或者说实现疾病治疗可及性的重要一步。

Peter Hayward非常赞赏中国政府在艾滋病预防、治疗等方面做出了积极努力。比如,“四免一关怀”政策就是一个非常合理的方法。

采访中,Peter Hayward告诉记者,《柳叶刀-艾滋病》收到许多来自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欧美地区的投稿,他们还非常想推动研究的多样性,欢迎包括原创性研究、随机试验、评论或治疗项目及其具体结果等在内的投稿。同时,也非常欢迎综述类文章,例如阐述在中国进行的研究项目取得的成效等。

“我们特别欢迎关于艾滋病的治疗方案及疗效研究的临床试验,尤其是随机对照试验(RCTs)。另外,关于艾滋病治愈的可能性、疫苗、免疫疗法等也是我们感兴趣的内容。”Peter Hayward希望更多优秀的中国审稿人以及其他学术同行、专家等加入《柳叶刀-艾滋病学》。

最后,Peter Hayward特别强调,艾滋病可防可治,我们每个人都不要恐惧艾滋病,一旦怀疑自己有暴露风险,要尽早去筛检,并进行治疗。


更多PrEP / PEP / HIV 资讯获取,请访问 www.EnvoyMed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