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病毒载量检测不到,要达到U=U要满足至少5个条件

病毒载量

HIV病毒载量检测不到,要达到U=U要满足至少5个条件

HIV病毒载量检测不到,要真正达到U=U,一个感染者要满足至少5个条件

U=U 测不到病载=不具传染力 每一个都应该知道

感染者也可以追求更高生活质量,每一个人都能够活出精彩人生。

U=U作为一种预防方法已经被众多研究明确证实,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评估为100%有效。(2019年)

什么是U=U?

HIV感染者按规定接受抗病毒治疗后,血液中如果6个月以上测不到HIV病毒量或病毒有效抑制,并且持续保持时,HIV感染者经性行为方式将艾滋病毒传染给其阴性伴侣的传染风险为零,即“不具传染力”,(U=U测不到病载=不具传染力)。

U=U的五个条件

要真正达到U=U,一个感染者要满足至少5个条件:

1、HIV感染者正在接受有效的抗病毒治疗;

2、HIV感染者具有良好的服药依从性;

3、HIV感染者体内测不到HIV病毒载量,并且持续稳定长达6个月以上测不到HIV病毒载量;

4、“不具有传染力”仅限于经性行为方式;

5、每年至少2次病毒载量动态监测。

需要注意的是满足U=U5个条件后(病载持续检测不到的)只限于性生活没有传染性。血液还有母婴途径还是会传染HIV,所以即使在这样的条件下也需要坚持正确使用合规的正品安全套,因为性生活过程中难免会皮肤粘膜破损微量出血,只是肉眼看到与看不到而已。

三个误区

1、不看治疗多长时间,以具体的病毒检测结果为准。国际标准是病载<200,我本人更倾向于病毒载量持续小于50,因为低病毒复制,和低度耐药密切相关,更容易出现病毒的反弹,从而导致传染;

2、一次病载检测不到不是标准,需要持续检测不到;

3、符合U=U以后,依然需要按时吃药,定期检测病载,从而维持病载处于持续检测不到的状态。

疑虑一:有人会说,这意味着可以无套性交?!但是,戴安全套,防的不只是HIV,还有肝炎(尤其是HCV)以及梅毒、淋病、衣原体感染等性传染疾病。因为这些都是HIV感染者高发的并发症。

疑虑二:还有保守派人事表示,检测不到的水平只是仪器检测不到而已,其实体内血液中还有极少量HIV,如果万一出现传染的个案(未知因素谁都无法完全预料)谁都承担不了。

关于疑虑一:首先我们需承认,安全套是目前为止预防性传播疾病最有效的方法,没有之一。但此外,U=U的理论也是可以预防性传播疾病的。当一名感染者CD4升至正常水平,病载持续检测不到的时候,此时不再容易出现各类机会性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也会大幅下降,除了每天按时服药外,其他的已经和一般人没有任何区别,又何来“容易感染性传染疾病”?

此外,可以通过定期监测和及时治疗性传播疾病来制止;一些疫苗也可以预防这些疾患,如乙肝疫苗、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不过在接受疫苗前需咨询临床医生,看看是否适合。

关于疑虑二:目前我国的免费药物治疗手册提到,规律治疗后病载每年检测一次,有条件者半年检测一次。这个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只是,万一某一天出现“blip”现象呢(病载一过性反弹),谁都无法预料所有可能,因此“疑虑二”出现了。

对此疑虑,也许能用“小概率事件的发生率”回答吧……前我国的免费药物治疗手册提到,规律治疗后病载每年检测一次,有条件者半年检测一次。这个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

只是,万一某一天出现“blip”现象呢(病载一过性反弹),谁都无法预料所有可能,因此“疑虑二”出现了。对此疑虑,也许能用“小概率事件的发生率”回答吧……

未被证实的问题

1、“U=U”是否在母婴传播之中成立?研究者目前也无法明确这个问题,更多的研究尤其是关于母乳喂养传染的可能性需要佐证。在没有指南明确推行之前,还是需要遵从目前最新指南的建议为妥。

2、U=U理论是建立在口服药物的研究上,但随着抗艾药物的多样化,即将新现的注射性用药是否也能出现U=U效应?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数据。

3、血液的传染问题,尤其是手术的传染风险(这对于拒诊问题也许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但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足量证据可以明确。

至少到目前为止,只有部分的国外信息有公开承认“U=U”的问题。

首先有来自上述的顾虑及未被确认的问题疑惑,

其次有来自政府对前沿科学认识的谨慎态度,

还有就是实现“病载持续检测不到”在我国抗艾的现实工作中尚存在诸多挑战,包括依从性问题、耐药问题、医疗条件问题以及其他文化认识上的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