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发展方向

中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

中国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发展方向

中国承诺2026年实现3个“95”%目标

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UNAIDS)2014年提出至2020年前实现“3个90%目标”,即90%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通过检测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90%已经诊断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90%接受抗病毒治疗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病毒得到抑制。2021年提出,至2030年前实现“3个95%”目标。即95%的感染者通过检测知道自己的感染状况,95%已诊断的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95%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病毒得到抑制。

HIV感染病毒学抑制标准有待提高

低病毒血症(病毒载量200-1000拷贝/ml)的患者仍具有HIV传播风险,且治疗失败及耐药发生的风险高。我国定义病毒学抑制的cut off值是<1000拷贝/ml,而美国和欧盟均为<200拷贝/ml。我国的标准有待提高。

合并疾病的早筛查、早诊断和早治疗

我国每年新报告的HIV感染者及病人中,50岁及以上病人占比上升明显,从10年前即2011年的22%,上升到2020年的44%。至2030年,预计36%接受抗病毒治疗的HIV感染者有≥2种合并症。老龄化与合并症风险增加均会影响治疗长期获益,提示应优化诊疗管理流程,注重对老龄化患者以及合并症风险的监测与管理。

地域医疗水平差异影响服务质量

各地医疗资源如检测实验室、医疗人力资源等分布不均,以东部地区较为丰富。各地诊疗水平不均,HIV相对高发的贫困地区,依然存在基础设施差、医生诊疗水平不足等问题。各地医保政策不同,且门诊报销尚未互通,影响临床治疗药物的选择和持续性。未来应努力实现诊疗及管理的规范化与一致性,缩小地域差异。

门诊标准化管理助于实现新目标

作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提出了HIV门诊标准化服务,目前,全国有150多家医院参与了这个项目,这个项目的目标是使我们的医疗服务达到同质、同行、同创。

重新定义治疗成功:生活质量

ART治疗更高的目标是提高感染者的生活质量。健康是一种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整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生活质量是一个包含个人对健康状况、心理社会状况和生活其他方面的感知的多维概念。

PRO应用日渐深入

患者的自我报告结果(PRO)是指任何由患者自己主诉的健康状况,该主诉不受任何临床医生或他人的干预。2009年,PRO已经被FDA接受作为临床研究和药品审批的重要数据。目前世界和国内已广泛开展对PRO用于评估HIV感染者生存质量的探讨。

复方制剂提高患者依从性

从临床实践看,单片复方制剂患者更容易接受,有助于显著提高依从性,2023年1月4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示,批准江苏艾迪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艾诺米替片(商品名:复邦德)上市。该药物为艾诺韦林、拉米夫定(3-TC)和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TDF)组成的复方制剂。目前,我国也正式加入了三合一的阶段。

暴露前预防

暴露前预防(PrEP)指南推荐卡博特韦长效注射剂(CABLA)用于获得性感染HIV风险的男性和女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