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是艾滋病面临的最大问题

最大问题

哪些是艾滋病面临的最大问题

艾滋病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治疗,而是社会的污名化和歧视!

1、艾滋病的治疗:艾滋病可防,但不可治愈;一旦患病,终身治疗。

在20世纪的八十年代,当加洛声称他发现了艾滋病病毒时,时任美国卫生部部长的玛格丽特·赫克勒尔宣告:“今天的发现代表了科学在一种可怕疾病方面的胜利。我们有望在两年左右的时间研制出一种疫苗并用于临床试验。”

然而,时至今天我们还没找到有效的艾滋病疫苗和能够治愈艾滋病的抗病毒药物。

但是,感染艾滋病病毒并不意味着立刻就会死。尽管这种病毒目前还无疫苗可以防控和治愈,但通过一定的药物辅助治疗,是可以将其控制在非常非常低、甚至于在体内检测不到的状况。

因此一些艾滋病专科医生假设说,如果让他们选择是得艾滋病还是得糖尿病,他们宁可得艾滋病,因为服药后艾滋病的预期生存年限已经达到了四五十年,这就是说三十岁感染HIV的患者可以活到正常寿命。

而发生这种巨大转变的原因,就是抗艾滋病药物的出现以及鸡尾酒疗法的普及。

美籍华人科学家何大一

美籍华人科学家何大一在1996年推出将多种药物一起服用联合起效的“鸡尾酒疗法”,以其显著的功效一直占据着抗艾用药的主流地位。

“鸡尾酒疗法”同时将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病毒药物混合服用,每种药物针对艾滋病病毒繁殖周期中的不同环节,从而达到抑制或消灭HIV病毒的目的,这种疗法被称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

据2008年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发表调查报告表明,自1996年推出鸡尾酒疗法并全球推广后,HIV病毒携带者和艾滋病患者的预期寿命平均延长13.8年,死亡率大幅下降近40%。

同时,目前新型的HIV合剂将3种药物融合到一个药片之中,病人只需要一日服药一次,这种合剂非常简便,大大缓解了病人需要每日服多次、每次服多片药物的不便,因此也很大程度上确保了病人服药的规律性,使得耐药的可能性降到了很低。

因此随着药物的出现与改良,使得艾滋病从绝症变成与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这些慢性病没有太大区别,如果及时检查发现,并配合医生治疗,甚至可以活到正常的寿命。

但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由于医疗资源的匮乏以及抗逆转录病毒治疗药物的产量很低,仍然有很多患者饱受HIV的迫害,其中还包括大部分的妇女与儿童,所以抗艾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2、目前艾滋病面临的最大困境:不是治疗,是社会的污名化和歧视。

2009年,《中国艾滋病感染者歧视状况调查报告》在北京发布。这份报告调查了中国2000多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受歧视经历。

报告显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受到羞辱和歧视的情况是严重的。多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为保护自己选择不向最亲近的人披露自己的感染状况。

超过40%的受访者称自己曾遭受艾滋病相关的歧视。三分之二的受访者表示其家人曾因自己的感染状况而遭受歧视。六分之一的感染者因感染艾滋病病毒而失业或被拒绝就业。

截止2014年,中国各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14岁以下儿童约有8000人左右,他们很难进入正常的学校进行学习。

即使是在医疗机构里,艾滋病病人也很容易遭受就医歧视。超过12%的受访者在获知感染情况后至少有过一次被拒绝就医的经历。在很多情况下,艾滋病病人无法从主流医院获得治疗,只能在几所艾滋病治疗的指定医院接受治疗。即使在这些指定的诊疗部门,也通常无法得到各项专科治疗或手术服务。

根据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医学院的一项最新研究表明:艾滋患者会比一般人更有可能有自杀的想法并死于自杀。尽管目前,艾滋病的治疗和患者生活质量方面都取得了重大的进步,但艾滋病患者的自杀风险却很高,所以在艾滋病毒检测和治疗环境中迫切需要优先对艾滋患者进行心理健康筛查。

在我国一线城市里80%以上的艾滋患者都是男男同性恋感染,在一个以异性恋为主流的社会,他们的性取向就可能会受到歧视与偏见,再加上艾滋病毒的感染,这种双重打击是造成艾滋病患者自杀意念高的原因。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世界每年大约有80万人死于自杀。在有自杀念头的普通人群中,1/3的人会尝试自杀。每286次尝试自杀中,会有1次会导致死亡。而2名有自杀念头的艾滋患者中,就有1人会尝试自杀。在该群体中,每13次尝试自杀就会有1次导致死亡。数据是如此的赤裸裸,去污名化,收起有色眼睛已迫在眉睫。

艾滋病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在艾滋病面前,全世界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医务工作者和社会公众一样,多少都对它产生过误解,而清除误解的工作至今依然没有完成。

抗击艾滋病是全世界的问题,没有国家是安全的,因为艾滋病可能永远无法从人类发展的长河中消失。但越是如此,越应当激起大众对它的正视,越应当保护弱势群体的权利和健康。